分析語言教學經驗的關鍵是處理好語言與文化的關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能脫離文化的背景而單獨存在。尤其在海外教中文,教授語言不能單獨視為教字詞、句子和語法,而應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播。這文化傳播的手段就是直觀和有趣味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較為枯燥的語言教學充滿活力。前不久,我就上了一堂關于“吃”的課。

    我現在教五年級兩個班的48名學生,年齡10歲左右。教材使用的是暨南大學編輯的中文課本第5冊。第5冊的前3課書,都和日常生活有關。特別是第2課“上餐館”吃中餐,裏面的詞匯和內容同學們較為熟悉。在備課時我就準備向學生布置一篇和中國飲食文化有關的寫作。寫作是海外學中文學生的難點,五年級的學生,雖然已學了上千漢字,但他們常常詞不達意,語序顛倒。難雖難,但不能避而不教。

    這次活動我是這樣安排的:我們用一節多課就完成了生字和課文的學習,然後把同學們的思路引到了寫作上。我的開場白是:“你喜不喜歡吃中餐”?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喜歡。“喜歡什麼菜?”大家七嘴八舌說了一大串。再問“最喜歡吃什麼中國菜”?五年級四班的張艾文同學脫口而出:“媽媽做的羅宋湯!”當聽到“羅宋湯”這3個字時,我心裏一亮:“好!咱們就說說什麼是羅宋湯?湯裏有什麼?顏色是什麼樣?味道怎麼樣?”張艾文同學搖頭晃腦地一一回答,聽得大家都要流口水了。

    我馬上又引申到:“這麼好吃的東西,寫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好不好?”我隨機布置了作文題目“拿手菜”。先解釋“拿手菜”的意思,現在學生又學會一個新詞“拿手”,大家馬上說開了:“媽媽的拿手菜是餃子”、“爸爸的拿手菜是蔥花餅”,更多的同學開始說起了各種的食物,比如這個菜為什麼好吃,那個菜怎麼難做……這些討論內容為寫作打下了伏筆,開闊了思路,避免了學生無從下手的處境。同時,把新學的詞:青菜、魚肉、海鮮、炒飯、湯,味道香、飽極了、吃得很飽……重復了一遍又一遍,無形中復習了新學的東西。

    兩三周後作文交上來了,當我批改著一篇篇散發著誘人佳肴氣味的習作時,又產生了一個新主意。如讓同學讀一讀他們的作文,再嘗一嘗這拿手菜不就更棒了嗎?和家長一聯係,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和支持。

    這天的課可真熱鬧,第一節課是考試,學生們一派小大人的樣子,個個神情嚴肅,疾筆飛書。第二節課聚會開始,講臺前擺滿了家長們親自掌勺的拿手菜,雖然不是廚藝比賽,但也各顯千秋。孩子們宣讀自己的佳作,然後一擁而上品嘗名菜:韭菜蛋餅、叉燒肉、蔥油餅、蛋炒飯、炸藕盒、紅燒豆腐、香幹肉絲、梅幹菜、比薩餅……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光這名字就夠孩子們記一陣子的,學生們對課文中所說的“中國菜顏色美、味道香,又好看又好吃”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應邀參加的家長個個喜笑顏開,連聲說這樣的活動辦得好,應多辦。

    在海外教中文,不僅要教中文知識,還要傳揚中國文化,所以我在每年的教學活動中都會根據課文內容額外加入一些輔助內容。每次活動我都會鼓勵家長參加。我要強調的是,海外中文教學要收到良好效果,離不開家長的積極參與和支持,父母對孩子的一絲微笑,蹺蹺大拇指,這種親情激勵著孩子們在學中文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分析語言教學經驗的關鍵是處理好語言與文化的關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能脫離文化的背景而單獨存在。尤其在海外教中文,教授語言不能單獨視為教字詞、句子和語法,而應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播。這文化傳播的手段就是直觀和有趣味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較為枯燥的語言教學充滿活力。前不久,我就上了一堂關于“吃”的課。

    我現在教五年級兩個班的48名學生,年齡10歲左右。教材使用的是暨南大學編輯的中文課本第5冊。第5冊的前3課書,都和日常生活有關。特別是第2課“上餐館”吃中餐,裏面的詞匯和內容同學們較為熟悉。在備課時我就準備向學生布置一篇和中國飲食文化有關的寫作。寫作是海外學中文學生的難點,五年級的學生,雖然已學了上千漢字,但他們常常詞不達意,語序顛倒。難雖難,但不能避而不教。

    這次活動我是這樣安排的:我們用一節多課就完成了生字和課文的學習,然後把同學們的思路引到了寫作上。我的開場白是:“你喜不喜歡吃中餐”?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喜歡。“喜歡什麼菜?”大家七嘴八舌說了一大串。再問“最喜歡吃什麼中國菜”?五年級四班的張艾文同學脫口而出:“媽媽做的羅宋湯!”當聽到“羅宋湯”這3個字時,我心裏一亮:“好!咱們就說說什麼是羅宋湯?湯裏有什麼?顏色是什麼樣?味道怎麼樣?”張艾文同學搖頭晃腦地一一回答,聽得大家都要流口水了。

    我馬上又引申到:“這麼好吃的東西,寫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好不好?”我隨機布置了作文題目“拿手菜”。先解釋“拿手菜”的意思,現在學生又學會一個新詞“拿手”,大家馬上說開了:“媽媽的拿手菜是餃子”、“爸爸的拿手菜是蔥花餅”,更多的同學開始說起了各種的食物,比如這個菜為什麼好吃,那個菜怎麼難做……這些討論內容為寫作打下了伏筆,開闊了思路,避免了學生無從下手的處境。同時,把新學的詞:青菜、魚肉、海鮮、炒飯、湯,味道香、飽極了、吃得很飽……重復了一遍又一遍,無形中復習了新學的東西。

    兩三周後作文交上來了,當我批改著一篇篇散發著誘人佳肴氣味的習作時,又產生了一個新主意。如讓同學讀一讀他們的作文,再嘗一嘗這拿手菜不就更棒了嗎?和家長一聯係,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和支持。

    這天的課可真熱鬧,第一節課是考試,學生們一派小大人的樣子,個個神情嚴肅,疾筆飛書。第二節課聚會開始,講臺前擺滿了家長們親自掌勺的拿手菜,雖然不是廚藝比賽,但也各顯千秋。孩子們宣讀自己的佳作,然後一擁而上品嘗名菜:韭菜蛋餅、叉燒肉、蔥油餅、蛋炒飯、炸藕盒、紅燒豆腐、香幹肉絲、梅幹菜、比薩餅……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光這名字就夠孩子們記一陣子的,學生們對課文中所說的“中國菜顏色美、味道香,又好看又好吃”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應邀參加的家長個個喜笑顏開,連聲說這樣的活動辦得好,應多辦。

    在海外教中文,不僅要教中文知識,還要傳揚中國文化,所以我在每年的教學活動中都會根據課文內容額外加入一些輔助內容。每次活動我都會鼓勵家長參加。我要強調的是,海外中文教學要收到良好效果,離不開家長的積極參與和支持,父母對孩子的一絲微笑,蹺蹺大拇指,這種親情激勵著孩子們在學中文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漢華CEO-Tr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