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09-12-28
  • 工商時報
  • 【邱莉玲/台北報導】
  •      2010最潮運動,就是擁抱方塊字,自台灣匯集眾人能量,向全球推動一波「漢字潮.文化根」的新浪潮!

         中國為首的亞洲經濟崛起,連帶在全球引發中文熱、漢字潮,許多都超出台灣想像,包括日本首相曾經因為錯念一個漢字,被新聞媒體大作文章,進而推升漢字檢定書熱賣,躍居暢銷書榜首;韓國靠著一個以漢字為元素設計的線上遊戲,贏得國際大獎;中國最近增加正體字教學,展開「隸書計畫」,企圖將語言轉化為華語符號,引領中文熱。

         台北開啟一場漢字主權戰爭

         台灣在這場漢字主權戰爭中,更要當仁不讓,台北市文化局已經連續6年辦理「漢字文化節」,2010年更決定增加經費擴大規模。第6屆漢字文化節便以「漢字潮」為核心,從生活美學、漢字文化論述、人類文化遺產、教育、文創產業、文化藝術等面向,規畫7大主題活動,「潮」字意喻一種如同大水的能量,希望引領大眾珍惜正體漢字,進而認識漢字的美感與可塑性。

         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指出,一個民族或國家,對於自身語言應用能力,往往代表了該國和民族文化力量的強弱。隨全球掀起中文熱,台灣絕對有資格引領熱潮,因為這裡是全世界使用正體漢字最頻繁密集的地區,台北也有許多個人和團體在漢字領域努力,都是漢字文化節要擴大辦理爭發言權的依據。

         連續2年代言漢字文化節的作詞家方文山,便用了《蘭亭序》等西元3世紀的漢字漢詞來創作,原意指古代群賢群聖慨談人生價值,現代則融入周杰倫的流行歌曲,被亞洲年輕人傳唱。

         方文山表示,如果有一面世界文字牆,那漢字絕對是目前地表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而且超越地域、時空,讓現代人與千年前的人對話。不僅如此,任何一個漢字都可單獨成為平面設計的圖騰或符號,進入21世紀,漢字更成為熱門創作素材,惟中國經文字簡化及文化大革命後,幾乎摧毀了漢字累積數千年的平衡及美感,只有台灣承襲了正體漢字的結構,具正統性。

         不過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天天在看、在用漢字,往往不如有些國家疼惜、維護和推廣漢字。據設計師陳永基的觀察,日本推崇漢字,設有漢字設計大賽獎項,具雙關語的漢字在日本頗受歡迎;中國也逐漸開放繁體字書,讓美術家研究字體,學者研究古籍。

         那台灣呢?這也是台北擴大舉辦漢字文化節的目的。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冠甫指出,台灣2,300多萬人天天使用正體漢字,最有能力回過頭擷取傳統漢字瑰寶,呈現文化核心價值,進一步透過文化創意,把漢字發揚光大。

         把觀光文化節慶當官民合作平台

         所以漢字文化節將不只是一個短期節慶,更賦予它做為一個讓為正體漢字努力的民間單位發聲的平台,透過公部門的統整和宣傳,加上民間單位、產業企業的專業能力和素養,讓國人、外界看到台灣為漢字的努力。

         書法是藝術、招牌是溝通、書本是閱讀,都是反映漢字表現的極致,台灣街頭招牌又是漢字文化深層扎根的展現,透過橫書直寫、黑白與彩色對比,呈現漢字琳瑯滿目的意象,兼備感性意涵與理性功能,在閱讀文字的同時,也看盡圖案型態進化。所以陳永基在為今年漢字文化節設計海報時,便從街頭招牌發想創意,透過顏色、字形字意拼貼,用現代手法跟世人溝通。

         放眼全球設計界、時尚業、文創業,已經開始大量使用中文元素、火星文,或是圖形意象文字,帶動引用風潮,凸顯漢字兼具形、音、義的多元特性。

         稍早,設計師陳瑞憲和書法家董陽孜搭檔創作的「私塾 習」,贏得香港設計中心頒發「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接著會到法國橘園美術館展出。

         陳瑞憲在展間鋪陳一片墨海,人們可走近並坐下來提筆寫字,墨海另一頭是董陽孜的字「無心」、「無為」、「有所不為」,透過空間與書法的對話,希望用藝術形式讓大眾、外界重新認識漢字文化,不只是異國情調,還可見它對美學的影響,也是東方創作讓西方注意的獨特點。

         漢字原就是台灣文化根源,如今又成為各類科技、藝術、設計、產業的元素,文創產業的根基,所以文創首都台北正嘗試將漢字文化節轉變為一個重要的文化觀光節慶,以平台式概念跟民間加強合作,站在全球浪頭上,推動漢字潮、文化根運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漢華CEO-Tr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