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列的文章 Divided by a (not really) common language”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johnson/2010/08/language_china?fsrc=scn/fb/wl/bl/dividedbyacommonlanguage 是從經濟學人出來的,在這篇簡短的報導當中,作者從最近香港抗議廢除廣東話的事件談起了中國本身的語言問題。 一般來說,中國是屬於一個多語言文化的民族,雖然早在公元前200年前秦始皇統一文字後,中國都使用同一種文字;然而,文字統一了,但是語音卻沒有統一,以至於到現在各個省份,各個鄉村都還是有自己的語音系統 – 俗稱土話、家鄉話或是方言(小編自己多年前的經驗,光是在大陸廣東省中山縣裡面就有數十種不同的廣東話”= =)

根據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所謂的方言(包括閩、粵、台、客等,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些應該算是母語而非方言),是指一個特定地理區域中某種語言的變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所謂的「語言」和「方言」進行定義時,無論是採用社會語言學者「相互理解性」的判別標準,或者是歷史語言學者「歷史發展關係」的判別標準,我們都無可避免地會碰到相當程度的任意性和困難性。因此,多數人同意,在實際操作上,判別語言和方言的標準往往是政治性的,如果某種語言完成標準化(特別是書面標準化)的程序,我們通常將其稱之為「語言」(其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標準化方言」);如果某種語言沒有完成這個程序,則我們通常將其稱為「方言」(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非標準化方言」)

如果按照維基百科上面的定義來解釋的話,判別語言或方言的標準往往是政治性的,那麼理所當然閩、粵、台、吳等語言自然而然會被歸類為方言,其主要理由必定是與官方語言相牴觸。也因此會有眾多的保護方言(母語)有志之士會對漢語的獨霸性感到反感。然而,學習漢語是現今世界上的王道,世界各國對於學習漢語乃是針對北京官話(普通話),方言(母語)的保護或學習乃成為枝微末節之事。當Divided by a (not really) common language” 的作者在文章後面指出語言政策在中國一直是一隻不會叫的狗。現在,它已經溫順地叫了兩聲。雖然抗議活動一直都比較小。但是這種情況應該是未來值得關注的現象。

我們不禁可以想像,是否在未來當漢語已成為世界上的強勢語言之後,人們還是要繼續學習其他語言,但是卻是以漢文字為根據的方言???? (雖然這種情形不太可能發生,畢竟溝通的話還是會以” Mandarin “為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漢華CEO-Tr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